周末看新闻说售价高达12,799元的最新高配版iPhone Xs Max已成为下单量最高的手机,预定9月21日发货。看来很多人一边在骂苹果,一边又暗暗的掏出了荷包。比起当初iphone X的发布,这款价格直接贵了约30%。
又有发烧友详尽解析了而这款史上最贵的iPhone Xs Max的成本构成,结论是全部成本仅3300 元,并且以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结尾:知道这个成本你还会买这款iphone 吗?
而答案似乎不言自明: iphone X去年全世界卖了5亿台。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,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利润占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利润的86%,其中仅iPhone X 一款手机,就占到了整个智能手机利润的35%。而雷军曾说过,在智能手机市场上,硬件的利润能够达到5%,就已经是暴利。
在品牌溢价上,苹果确实做到了极致,但这背后除了强大的品牌力外,也是苹果产品的高品质立下的汗马功劳。通常人们喜欢把品质和品牌分开,认为品牌好是因为广告策划得好,形象设计得好,而与品质的关系不是很大。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。品牌和品质根本无法分开,强势品牌产生的第一联想,就是高品质,然后才是其他联想。谁能说iphone手机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呢?用四五年的大有人在,很多人更换的原因并不是不能用了,而是追新。但反观安卓手机,用三年不坏、不卡、不死机就很不容易了。多年前我用过一个5000多元的HTC高端机,才用了一年不是打电话烫脸,就是死机要拆电板的那种。有同事看好华为高端机的徕卡摄像头,也才用了一年就明显卡顿、发热。所以,iphone之所以强势,首先就是高品质,然后才是心理感受。我们如果认不清这点,就会把品牌建设庸俗化、短期化、表面化,只玩一点花拳绣腿、皮毛的东西,却无法触及本质,引起根本性的变革。
我在工作中发现,有许多企业多年来一直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品质还不错,唯一缺乏的就是对品牌的策划和包装。殊不知和国际品牌比起来,我们产品品质的差距是相当的明显,哪怕只是一件很小的产品都有这方面的问题。举个小例子:我最近又重新用回三菱中性笔了。虽然这笔比一般的国产笔贵3倍,但你不用再担心纸被笔尖划破、下一笔是不是又不出墨了,或者是书写发涩带来的那种莫名的不愉快。我又联想起前两周前看到的一则新闻评论:越南摩托车市场原来是日本品牌的天下,后来中国企业发现那是一个金矿,就用很低的价格杀进越南市场,打的日资企业落花流水,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80%。但后来,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,市场又几乎被日本品牌夺回,中国品牌大量退出。原因是中国摩托车虽然价格低,但品质更低。消费者多次使用后,就发现使用年限比日本品牌短很多,加之故障率又很高,舒适度也差。消费者算完总账后,认准了还是价高品质更高的日本品牌划算,于是上演了前面这一幕戏。
可见高品质是品牌发展的根基,而强势品牌是企业利润的源泉,这一点我们在品牌建设工作中千万要牢记,不能顾此失彼,舍本逐末。如果说品牌是树上结出的果子,那么品质就是辛勤的灌溉、修剪和施肥。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品质,润物细无声的生长才能有丰盛的品牌回报。